7月1日下午,智能运营中心建设工作协调会在明故宫校区综合楼720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党政办、发规处、人事处、研究生院、学工处、教务处、科研院、国资处/节能办、保卫处、教发中心、图书馆、后勤集团相关部门领导。会议由信息化处副处长刘勇主持。
刘勇从为什么建设大数据、大数据有什么用、如何建设大数据、大数据项目概况及需要部门配合的工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的工作基础、进展及建设计划。近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已为开展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业务支撑。目前学校云数据中心、新一代全光网络、校园一卡通智能支付系统、智慧教室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智慧门户、网上办事大厅、“i·南航”APP等公共平台已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组工、纪检、人事、科研、教务、研工、学工、国资、采购、保卫、工会等30余个业务系统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升级工作;学校还建成了集数据采集、治理、共享、应用为一体的校级数据中心,集成16个业务部门38个业务系统数据,数据总量达1.2万条,系统间每日数据交换达2千万条;同时信息化处还梳理了学校数据资产目录,明确了数据的“采、管、用”全过程,对数据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定义数据采集的方法,并开展了数据治理工作,提供数据共享等服务。
大数据分析的核心价值在于数据全知道和数据早知道,大数据分析不仅为学校管理层或业务部门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撑,全面掌握情况,实现业务科学决策,同时也为学校管理层或业务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关联信息,及时作出预警,消除安全隐患。智能运营中心是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建设的一部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使用驾驶舱的展示方式,进一步展示我校全域综合校情,高效率地发掘和利用信息资产的价值,对日常学校运营情况的整体洞察和感知,为学校管理提供可视化分析决策支持。
随后,项目负责人沈群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智能运营中心已建成的综合态势、教师概况、学生概况、教育教学、科研概况、资产概况、校园服务、感知监测等8大板块内容,同时指出了建设中遇到的难点与痛点,并提出了需要各部门协调分工完成的事项。
与会人员围绕智能运营中心建设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开展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建设,尤其是智能运营中心建设非常必要,应进一步加快建设;同时提出应进一步加强“一数一源”的数据确权工作,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并用,按照“谁产生,谁维护”的原则,促使数据产生单位切实做好本单位数据的采集、使用、维护等全周期管理,实现数据的溯源修正,促进数据共享共治局面的形成。与会人员还就智能运营中心大屏的访问权限、数据敏感性、数据合理性等方面提出有益建议。